厂房设备 

  

1979年贺子珍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出3个要求中央批示:同意

发布时间:2024-01-29 12:28:391 人浏览 作者: 爱游戏官网app登录入口

  晚年的贺子珍一直幽居在陈毅为其安排的,徐汇区湖南路262号的一家公寓内,她深居简出,和家人们在这一方小天地里过着极平淡的生活。邻居们没有人知道这里住的是曾经的铁血女战士,曾经的毛主席妻子。

  1979年6月11日,全国各大报纸都在十分显眼的位置刊登这样一则新闻: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。

  已经偏瘫两年之久的贺子珍在得知获得了这份荣誉时,精神情况有了一些好转。当组织上派人来看望她时,她忍不住向组织提出了三个要求。

  对于这三个要求,她过去也曾提出过,但每一次都遭到了组织的拒绝,所以,贺子珍心里也没谱,她能做的就是安静地等待。

  主席逝世,没能为其送行1976年9月9日,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,举国悲痛。

  消息传到上海时,一直幽居养病的贺子珍显的格外冷静,她有时会不停地在房里踱步,有时则呆坐着,只是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:“怎么就走了呢?主席怎么突然就走了呢?他的身体向来都很好的啊。”

  为她传达这一条消息的是她的女婿孔令华,看到岳母这样孔令华十分担心,他想,也许母亲贺子珍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这一条消息,果然,几天之后,贺子珍开始不受控地嚎啕大哭起来。

  可孔令华还是没有料到,贺子珍的悲伤竟是如此强烈。头些日子那个平静的贺子珍完全不见了,只剩下一个悲伤到极致的贺子珍,她整个人像是被抽去了魂魄,彻底被悲伤击垮,这一哭就是好几天,哭的整个人失了神,缓不过来。

  她抓着孔令华,一边一个劲儿地哭着埋怨自己没能嘱咐好李敏好好照顾他,一边又后悔自己当年不懂事。

  孔令华不停地安抚她的情绪,安慰她道:“父亲是一国领袖,为他送终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亲人的事,全中国人们都在为之牵挂啊。”

  贺子珍当然想去北京,去送别毛主席,那是她这辈子挚爱的战友和丈夫啊。他们曾在一起生活了10年之久,一起携手走过了革命最艰难的时期。

  在毛主席个人政治最低谷的时候,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的,是她;在红军过草地、翻雪山,进行十万里长征的时候,与毛主席携手走过的,也是她;给毛主席最纯粹的爱和无私的支持,为其一年接一年的生孩子的,还是她。

  他们感情笃深,荣辱与共,虽然后来两人的婚姻不得已结束了,但在她的心中也从来就没埋怨过主席半分。

  但事不如愿,种种原因贺子珍最终没能成行。她只好将毛主席的遗像摆放在了她上海的家中,来深切悼念他。在毛主席的遗像前,她的眼泪大颗大颗的滴落,手捧一条黑纱,轻轻地披挂在毛主席的像上,然后神情肃穆地三鞠躬,嘴里喃喃道:“毛主席,请安息吧。”

  哀莫大于心死,极度的悲伤之后,贺子珍的情绪又迅速变的非常镇静。她整天整天的不吃饭,只是一个劲儿的埋怨自己当初不懂事,埋怨女儿没有照顾好主席。

  李敏参加完主席的丧礼之后,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贺子珍的身边。提起父亲的治丧活动,贺子珍不再流泪,李敏知道这是要强母亲在隐忍,在要强,其实她的心里早已流满了苦涩的泪水。因为仅仅是一段时间没见,母亲却比以往看上去衰老了不少。

  向组织提出三个愿望毛主席逝世之后不久,贺子珍对女儿李敏说:“我想我可以干点工作了,哪怕是写写回忆也好。”可过度的悲伤,让她的病情变的更严重。糖尿病和中风摧毁了这个刚直、坚强的女人,左半身瘫痪的她,一度陷入了消沉。

  1979年6月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,在这次会议中,当年在井冈山的老战友们,纷纷向组织建议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。

  11日,全国各大报纸均刊发了一则新闻: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。相关新闻报道中,还刊登了一张贺子珍的照片,人民群众这时候才知道,原来贺子珍这个铁血女战士还依然健在。

  另外,组织上还派人来看望贺子珍,贺子珍激动地落了泪,因为偏瘫说话已经不大利索的她认真地说:“我的心情太激动了,感谢国家,感谢党,没想到组织上还记得我。”

  当问道她有什么愿望时,她表示:“我想去北京,想见见毛主席,还想看看。”

  这些朴素的心愿,是贺子珍这些年以来的遗憾,她自建国以来就没能到过北京,也从未见过,也没能跟主席好好的道个别……

  有关部门将贺子珍的心愿汇报给了中央,中央收到了消息之后,迅速作出了批示:同意!

  后来,她的外孙女孔冬梅回忆说:“外婆盼望进京,已经盼了整整30年。现在看来,我认为北京之于外婆,其象征意义应该大于实际意义。”

  其实早在1949年,新中国成立之后,贺子珍就想去见一见毛主席。在此之前,贺子珍因为一时赌气不顾毛主席的劝阻跑去了苏联。

  但贺子珍去到苏联以后,日子并没有像她期待的那般好起来,出生的小儿子不幸夭折,让她终日以泪洗面。倔强的贺子珍不肯写信回国,一个人独自承受着丧子的沉重的打击中。

  为了宽慰贺子珍,毛主席将他们的女儿李敏送到了她的身边,于此同时,贺子珍与毛岸英、毛岸青兄弟也已经取得了联系。在孩子们的陪伴之下,贺子珍终于从悲痛中走出来了一些,度过了一段相对温馨的时光。

  但之后,苏联又爆发了战争,别说学习,就连日常生活都难以保障。为了给自己以及孩子们谋得一口饭吃,贺子珍同时做好几份工作。

  接着,李敏因对莫斯科的气候难以适应,不幸染上了急性肺炎,生命垂危。已经遭受到丧子之痛的贺子珍,面对女儿突然病倒的情况,心急如焚。为了救病重的女儿,她和儿童医院的领导起了争执。

  吵到最后,时任第三国际的东方部长指使相关工作人员,将贺子珍强行送到了伊万诺夫城精神病院。贺子珍的精神本身没问题,只是有些急躁,但在精神病院中,越是反抗,越是被认为不正常,医生们强迫她服用各种精神治疗药物。

  贺子珍在精神病院中被关押了数年,一直到1947年经王稼祥和罗荣桓跟苏联方面交涉之后,贺子珍才得以从精神病院出来。从精神病院出来以后,贺子珍一刻也不想呆在苏联了,经组织批准,她终于再次回到了祖国。

  重新回到祖国的贺子珍,不愿意再回忆在苏联生活的经历,并且因为在精神病院饱受摧残,她的身体更加的虚弱了。但尽管如此,贺子珍心中依然有一股傲气,她还是希望可以重新参加工作。

  先是在哈尔滨生活半年之后,贺子珍跟随组织来到了沈阳,然后进入到东北局总工会干部处工作,之后还担任了浙江申妇联主席等职务。期间,虽然贺子珍也想与毛主席再次见面,但是因为种种原因,两人始终没能相见。

  起初,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在送李敏和毛岸青到毛主席的身边时,为姐姐贺子珍争取过,她有些赌气跟毛主席说:“姐夫,娇娇(李敏)一直在问她妈妈何时能够过来呢,我想这样的一个问题由你回答她最为合适。”

  贺怡见毛主席虽然没有表示支持,但也没有表示反对,性格同样直接的她,说道:“主席,我这次来呢,一是护送外甥女到您身边,二是给子珍姐争得她应该得到的地位。”

  毛主席陷入了沉思,良久之后,他说:“这是历史造成的事实,我们仍旧是按照中国的老传统办吧。”

  贺怡想了半天,也不明白毛主席所说的按照中国的老传统办是怎么办,不过在她看来,不管怎么办,能够让姐姐贺子珍与毛主席见上一面,什么都好办。所以,贺怡便回去接贺子珍,劝说她同她前往北平。

  但在途中,二人却被工作人员拦下,这些人自称是组织上派来的,他们对贺子珍和贺怡说,她们不可以到北平,这是组织上的要求。

  贺子珍愣了一下,心里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。其实,毛主席在贺子珍妹妹贺怡的要求下,曾提笔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信,信中他说:“子珍:望你保重身体,革命第一,身体第一,他人第一,顾全大局。”

  “顾全大局。”贺子珍想到这句话,于是,她没有与对方争执什么,沉默着南下了。

  曾经沧海难为水为了顾全大局,贺子珍便始终没去见毛主席,而是将全身的热情都投入在了工作中。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,贺子珍的身体情况越来越难以为继,最后不得不申请在家休养。

  贺子珍始终盼望着再见毛主席一面,1959年陶铸的夫人曾志去南昌看望贺子珍,面对昔日的战友,贺子珍鼓足了勇气,问了一句:你去过北京吗?

  曾志明白贺子珍其实一直是思念着主席的,于是将自己明白的一些消息都讲给了她听,原来。后来,在见到毛主席的时候,还将贺子珍的情况反映给了毛主席。

  听说了贺子珍的情况之后,毛主席沉默了许久之后,才开口缓缓说道:“我想抽个时间见见子珍。”

  1959年7月,八届八中全会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召开,毛主席提前几天来到了庐山,与此时正在南昌休养的贺子珍悄悄见上了一面。

  当时,江西省委以邀请贺子珍到庐山乘凉为由,将她悄悄地接上了庐山。之后,在“美庐别墅”二楼,整整时隔22年未见的毛主席与贺子珍再见了。

  贺子珍没想到日思夜想地人,竟突然间就这样出现在眼前,愣了几秒钟以后,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。毛主席示意她坐下,然后为她倒了杯清香的茶,等着她将情绪稳定下来。

  良久,贺子珍依然泪流不止,毛主席叹了一口气,道:“我们见面了,你不说话,一直哭,以后见不到了,你又想说。”

  贺子珍终于慢慢定住了情绪,问毛主席的近况,毛主席也问她这些年的遭遇。当贺子珍说起在苏联的悲惨经历时,毛主席也禁不住感到难过,他又摇头又叹气地问:“当初你为什么一定要走呢?”

  是啊,为何需要走呢?他们曾是井冈山上令人羡慕的革命伴侣,他们是彼此的一眼万年,是彼此永远最信赖的身后人。

  贺子珍曾在一次敌军空袭时,因保护伤员,被炸弹炸成重伤。那时的她倒在一片血泊之中,全身上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,但当她醒来时的第一句话,是请求大家别将这件事情告诉毛主席。

  她说:“我受伤的事情就不要告诉润之了,他在前线指挥作战紧张,不要再让他为我分心了,等将来革命胜利了,能再见面就好……”

  在革命事业上,两人的目标和决心是一致的,但在生活的很多问题上,两人也像平常夫妻那般,有着一些分歧和争执。

  贺子珍的性格中是有几分强势的,就连毛主席都称呼她为“女司令”。两人偶有争吵,多半是因为两人对信仰都有着超于常人的执着。

  贺子珍对于革命有着极高的热情,她不怕吃苦,只希望有机会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。但是由于毛主席身份的无法替代性,加上两人的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出生,贺子珍只能选择放弃一部分工作,回归到家庭之中。

  可贺子珍心中干革命的热情一直在,这让她觉得有些委屈,再加上连年生育以及在战争中多次负伤,贺子珍的身体健康情况逐渐也变的令人担忧,身心皆疲的贺子珍在日常生活中,变的越来越易怒,二人的争吵也变的越来越频繁。

  终于,在一次争吵之后,贺子珍赌气之下,搬出了窑洞。她出走到西安,希望之后转到上海治病,等治完病再重新投身革命。主席多次写信劝慰,在信中,他真挚地写道:“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,跟我受那么多的苦了。”但最终,他还是没拦住她去往苏联的脚步……

  贺子珍想到这里,眼泪又开始止不住地流,半天,她哽咽道:“都是我不好,那时,我太不懂事了。”

  22年后的再见,只有一个半小时左右,第二天,贺子珍被送下了山。没成想,这次见面,就是两人此生最后一次相见。

  北京再也不是梦中地1979年9月,贺子珍乘专机终于如愿来到了北京。来到北京之后,身体一直抱恙的贺子珍被安排住进了总医院。住进医院之后,贺子珍立即向工作人员提出,要去毛主席纪念堂,瞻仰毛主席的遗容。

  8日,贺子珍在女儿李敏以及女婿孔令华的陪同之下,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。来之前,医院的医护人员一再叮嘱李敏,一定要注意贺子珍的情绪,不能让其过于悲伤。因为她此时的身体,已经没办法再经受严重的精神刺激了。

  李敏等人也一再叮嘱她,不能在纪念堂上哭出声,因为这是组织上的纪律,贺子珍一辈子最是服从纪律,她认真的点点头。李敏握住她的手,告诉她,难过时,大家都会在她身边陪着她,她又点了点头。

  贺子珍虽然已经病重,但她知道,不能打扰主席的清净。就在离开医院的时候,她还要求护士帮她换掉自己的手帕。护士之前为她准备的一条粉色的手帕,贺子珍觉得不好,执意要换成白色的手帕,那样显的更加庄重。

  李敏和孔令华推着她,她拿着那条白手帕安静地坐在轮椅上,缓缓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。先是到了毛主席的纪念像前,贺子珍看到大厅正门的毛主席的大理石雕像,一下就泪如泉涌,极力控制了一下,情绪才得以恢复。

  李敏等人将事先准备好的花圈献在的雕像前,之后,李敏和孔令华又推着贺子珍走近了的遗体陈列室,当贺子珍看到水晶棺内熟悉的身影时,她的热泪再次大颗滚落。

  他安安静静地躺着,她满眼热泪和深情地凝望着他,久久不愿离去。离他们最后一次庐山相见,又过去了二十余年,只是这次他们已是阴阳两隔。她挣扎着站起身来,强忍着热泪朝主席的遗体深深地鞠躬。

  在女儿女婿的再三劝说下,贺子珍才重新坐上轮椅,李敏担心她再受刺激,便将她推进了休息室。

  来到休息室,她一抬头,发现室内挂着依附毛主席在长征过程中亲手书写的《七律•长征》,睹物思人,她不禁又想起过往种种,回忆里的人是两张年轻的面容,男同志握住女同志的手说:“很好,我们以后就一起战斗吧!”

  这间休息室就是毛主席生前的休息室,屋里物件的陈设都不进行过任何的改动,贺子珍就安静地斜靠在一把已经落了灰尘的椅子上,目光迷离的望着毛主席的画像,任凭眼眶的泪水,无声流下……

  走出纪念堂,坐在即将离开的车上,贺子珍还回头用哭的发红的眼睛静静地遥望着毛主席的长眠之地,那一眼被定格成了永恒。

  这之后一年多的时间,贺子珍一直在北京住着,期间,她曾经的老战友们也纷纷来看望她,他们一同回忆难忘的战争岁月,一起畅谈祖国的美好未来。

  1981年,贺子珍选择回上海,中央表示,随时欢迎贺子珍再次回到北京。但贺子珍这次回到上海之后,便再也没能离开。

  1984年4月19日,在毛主席逝世8年后,一生饱经风霜的贺子珍在上海病逝,享年75岁。

  贺子珍去世之后,中央高层领导还有她的那些老战友们集体前去吊唁,送上花圈,为其送行。最后,她的骨灰盒被送往了北京,安葬于八宝山一室。

  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战士,中国优秀党员,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,艰苦奋斗的一生。